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.1《毫米的认识》同步辅导资料

微课视频

第一课时


第二课时

知识点

1、在生活中,量比较短的物品,可以用(毫米、厘米、分米)做单位;量比较长的物体,常用(米)做单位;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(千米)做单位,千米也叫(公里)。

2、1厘米的长度里有(10)小格,每小格的长度(相等),都是(1)毫米。

3、1枚1分的硬币、尺子、磁卡、小纽扣、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。

图文讲解


同步练习

1.填一填

25毫米=(  )厘米(  )毫米

5厘米-40毫米=(   )毫米

2.画一画

(1)画一条40毫米长的线段。

(2)画一条比2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。

参考答案

答案:

1.  2、5、10

2.

(1)·            ·40毫米

(2)·        ·2厘米5毫米

导学案

答案:

1.米 厘米 100

2.米 厘米

3.25 18

4.(1)10 1 mm (2)10 1 10

5.(1)1 1

6.提示:自己实际测量即可。

7.60 1 100

每日口算29 66 28 24 6

60 39 54 56 40

教学设计

毫米的认识。(教材第21、第22页)

教学目标

1.通过实际测量,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,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。

2.通过观察,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,会进行简单的换算。

3.在操作与交流中,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。

4.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重点难点

重点: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。

难点: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,并形成表象。

教具学具

硬币一枚(1分、2分或5分的),磁卡一张(电话卡、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),学生尺,曲别针,铅笔盒,数学书,铅笔或签字笔等。

教学过程

一学前准备

1.复习旧知。

(1)师生一起回忆,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?(米、厘米)

(2)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,分别测量曲别针、铅笔的长度。

(3)集体交流:说一说,你是怎样测量的。

2.导入新课。

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,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、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。

提出问题:“究竟数学书的长、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?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?”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、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。

探究新知

1.认识毫米。

(1)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、宽和厚。

(2)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,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。

数学书长:不到21厘米,差2个小格。

宽:不到15厘米,差2个小格。

厚:不到1厘米,只有6个小格。

提出问题: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,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,怎么办呢?

引出毫米: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,可以用毫米作单位。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,就是1毫米。

板书课题:毫米的认识

2.学习1厘米=10毫米。

请同学们拿出尺子,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,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?(10个)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?(长度相等)

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,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,每份就是1个小格,长度是1毫米。

1厘米=10毫米。

教师板书:1厘米=10毫米

3.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,形成直观印象。

(1)说一说,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、宽或厚约是1毫米。(硬币、磁卡、钥匙等)

(2)说一说,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。(电脑演示:①自动铅笔、签字笔标志0.5mm、0.7mm等;②天气预报,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)

(3)说一说,数学书的长、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,多少毫米。

(4)猜一猜,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。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。

总结提升

师: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有什么收获呢?

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。

【设计意图: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,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,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】


怎么获取配套课件、教案等资料?


按下面方法回复

点击上方公众号↑↑关注

发送消息“人教111

即可领取全套资料

别忘了文末 点赞  在看

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!!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